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以感动为题的作文素材(中考作文训练速成(二)写身边的感动)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3 08:18:33    


一、引入

写作素材从哪里来?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可见,素材来自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

问题又来了:生活如此平淡,我们怎么发现、搜集生活中的素材呢?

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沿着一条小溪漫游。一路上,他细心观察和了解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雕细琢,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颂。

中学生很难做到像李贺这样去搜集素材,但是,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就可以发现许多身边的感动。这些感动,就是我们写作的最好素材。

二、探究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是不是都曾为身边的人、事、物、景感动过?也许是妈妈的一根白发、老师的一句鼓励、同学的一次帮助,也许是陌生的遇见、心灵的发现、未来的畅想,也许是天边的云、河旁的柳、家乡的小草......有些同学把感动的事写下来,生动形象,入情入理,变成了优秀作文;有些同学提笔写感动过的那件事时,似乎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就是写出来也是干巴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原因是,前一部分人留意了感动时的各种情景和细节,并不断去回味它,以至于感悟到生活的意义——它就像一颗种子,埋藏于泥土,然后生根、开花、结果。而后一部分人,感动过后就慢慢淡忘了,缺乏回味和感悟,记忆越来越模糊,情感越来越淡漠,当然就写不出好文章了。

做一个感受生活的有情人吧!想一想:妈妈是如何度过一天的?爸爸每天到家后第一件事做什么?校园里最安静的角落在哪里?你哪个朋友的名字最有特点?你的同学进教室时,开门、关门的方式各有什么不同?你的语文老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

从身边的事写起,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优秀作文就离你不远了。

思考一:《爱就在身边》一文为什么感动你?说说你的体会吧。

爱就在身边

"快上来,要7点了。"

听到熟悉的声音,我快步走到车前,两脚一踏,坐上了爸爸早已停在楼下的电动车。

我们家没有汽车,而像我这般懒惰嗜睡的人,为避免迟到,从小到大,每日接送我上下学便成了爸爸的日常任务。

今天算起得早了。我坐在爸爸身后,双手抱住他的腰,头靠在他背上。耳边有呼呼的风声刮过,我还沉浸在清晨的梦中,昏昏欲睡。爸爸知道我犯困,柔声说:"再眯一会儿吧,到学校了我再叫你。"我轻轻点了点头。

耳边呼呼的风声渐渐大了,我从睡梦中醒来,察觉到爸爸已经放慢了车速,他的身影似乎变得高大了些,落下的影子不偏不倚就能把我包围住。爸爸个子高,年轻时就有点驼背,年纪大了,脊椎更不直了。我见他努力挺直的腰板,便不住打趣:"爸,你的腰似乎直了些,最近有去锻炼吗?"爸爸不知道嘟囔了一句什么,消散在风里,我没有听清。沉默了半晌,他又侧过头大声对我说:"怎么不睡了?还有一段路呢,再眯一会儿吧!"

车子拐进小巷,风势减弱了许多,天已经大亮,弄子里背着书包的学生多了起来。爸爸的身子渐渐又弯了下来,但投下的那个背影总是能将我遮挡住。我伸出手想去触碰那条明显突出来的脊椎,但是试了几次还是没有勇气触碰上去,生怕惊动了前座的爸爸。

"到学校了。"爸爸打断了我的思绪,稳稳把车停住。我跳下车,这才发现他今天只穿了一件薄薄的旧风衣。他朝我挥了挥手,就再也没说什么,目送我进校门才离开。我回头看他远去的背影,背还是驼着,身材又回到了原来的高度。

我从未曾怀疑过爸爸对我的爱,在那每日送我去学校的路上,在那柔声叮咛的话语了,在那挺直了又弯下的背影里,无时无刻不感受着爸爸的爱。

谢谢你,爸爸!

分析:

这篇文章在选材、立意上没有显著的特点,但却能深深打动读者。为什么?

1.选材以小见大

文章选取一次父亲送我上学这样的小事来写,写得细腻感人,而恰恰是这样的小事蕴含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也使"我"深切理解了父爱的含义。许多同学觉得没材料可写,其实是在选材思路上出了问题。这篇文章再一次启发我们:写小事,以小见大,是写好记叙文的一大法宝。

2.描写细腻生动

人的真情实感体现在诸多细节当中,这些细节包括人物的细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和环境的细节。只有细致描摹细节,人物才会有血有肉,场面才会生动感人。细节描写要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也就是常说的要有画面感。

本文通篇都是感人的细节描写,如:

我坐上车后,"双手抱住他的腰,头靠在他背上,耳边有呼呼的风声刮过,我还沉浸在清晨的梦中,昏昏欲睡"。在父爱的滋润下,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顺理成章。

"爸爸知道我犯困,柔声说:'再眯一会儿吧,到学校了我再叫你。'"慈爱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我伸出手想去触碰那条明显突出来的脊椎,但是试了几次还是没有勇气触碰上去,生怕惊动了前座的爸爸。""我回头看他远去的背影,背还是驼着,身材又回到了原来的高度。"这两处对"驼背"的描写是本文细节描写的重点,一方面表现了爸爸为家庭的艰辛付出,另一方面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爱。

细节是记叙文的生命,有了细节的描摹,特别对重点细节的描摹,文章才会灵动起来:人物活起来了,中心也更鲜明了。

3.穿插相关内容

选材"小",故事情节简单,那怎么才能做到内容丰富?插入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议论抒情,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本文情节很简单:上车,过小巷,到学校。内容上,除描写上学过程及感受以外,文章插入了多处与中心紧密关联的内容。

"我们家没有汽车,而像我这般懒惰嗜睡的人,为避免迟到,从小到大,每日接送我上下学便成了爸爸的日常任务。""爸爸个子高,年轻时就有点驼背,年纪大了,脊椎更不直了。"这两处是插叙,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心理活动描写细腻真实,为渲染情感和表达中心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两段直接抒发了对爸爸的感激和爱,深化了中心。

总之,这篇文章感情真挚,描写生动,脉络分明,中心突出,是一篇优秀习作。

思考二:比较《纸条的故事》和《爱就在身边》在写作特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纸条的故事

中午,旁边的同学碰碰小雨的手腕,接着递来一张纸条。

小雨一看署名,惊呆了,是他!他怎么会给自己递纸条?该不会是别人的恶作剧吧?

她抬起头,向俊望去,俊正面带微笑地望着她。不知为何,小雨顿时象做了贼似的心虚起来,她羞涩地低下头来,绯红刹时溢满了她的小脸。小雨轻轻地展开那张纸条,一行优美的字迹闯入了她的眼帘:

"小雨,你好!有空吗?我有事想给你讲,明天中午1:20在学校图书馆前见面!俊。"

小雨读完这张并不太长的纸条,心里一时乱得很。俊高大、强健、帅气,又是班长,一直是女生关注的焦点,众星捧月的他怎么会给我这个"小不点"递纸条呢? 这种"幸运"居然会落到自己身上,太不可思议了……

为了掩饰内心的紧张,她赶紧埋头做作业,可始终下不了笔。整整一个下午,小雨老是走神。她想,不去肯定是不行的,我……是不是……该穿漂亮点?头上……要不要夹几个发夹?

暖暖的春日,习习的和风,随风摆动的柳条,还有那开得正艳的月季,在今天仿佛都添了几分美意。

按照约定的时间,小雨出现在图书馆附近。今天,她确实很美,那件米黄色的连衣裙更衬出了她娇美的身材。飘逸的秀发上新增的几只精巧的小夹子更增添了几分秀气。

"他会跟我说些什么,我该怎样回答呢?"她一直在思索着这些问题。

来到了约定的地点,俊果然坐在长椅上。

小雨整了整衣服,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说:"Hi,你好!"

俊放下手中的书,抬起头站了起来。

"你今天真漂亮。"俊微笑着赞美小雨。

小雨红着脸,低声问:"你有什么话对我说呀?"

俊说:"我这人说话比较直爽,不喜欢拐弯抹角……"

小雨打断他的话说:"没---没关系的!"

俊顿了顿,清了清嗓子,换了副比较严肃的表情。小雨不敢正视他,忸怩地望着自己的脚尖。

俊接着说:"那我们废话少说,直奔主题吧!"

小雨的脸红得更厉害了,仿佛要自燃了似的。

俊说:"学校将于下星期开运动会,你身为宣传委员,要加强宣传力度,要是实在不行,我会考虑换人的。"

小雨望着俊,惊讶得半天合不拢嘴。半晌,她才吐出话来:"你干嘛……不在……班上说,递……递什么……纸条?"

"还不是因为你自尊心太强!我哪敢当着全班同学说你?"俊有些歉意。

说完这些话,俊匆匆走了。

宽阔的图书馆前,留下小雨一个人傻傻地久久地站在那里。

……

分析:

《纸条的故事》与《爱就在身边》在写作特点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

1.选材以小见大:选材角度小,故事情节简单,但事件有意义,能表达明确的中心思想。

2.描写细致生动:无论是写人还是写景,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两篇文章都描写细致生动。

3.穿插相关内容:围绕中心事件,都穿插了与中心紧密关联的内容。

不同点:

《纸条的故事》一开始就设置了悬念,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悬念越来越多,到最后解开悬念,读者禁不住会心一笑。故事耐人寻味。《爱就在身边》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了文章的中心之中,随着情节的展开,中心不断走向深入,最后达到高潮。

三、 运用

1.比较《想想别人》原文和修改文,说说修改文感动人的原因。

想想别人(原文)

上课中,老师在讲《想想别人》一课。突然,一双手推开了教室的门——XHQ来了。他走进教室,急匆匆地回到了他的座位。这时,一股暖气袭来,是他没关门。同学们见了,对他说:"想想别人吧!"老师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

他因一时的懒,让同学们感到烦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想别人,想想集体。

想想别人(修改文)

"咚咚咚……"急促的脚步声回荡在走廊里,与教室里的安静显得如此格格不入。男孩挥洒汗水,在地板上留下点点印记,点燃了整个夏天,也引得一阵蝉的聒噪。随着一声短促的"报告",玻璃门"吱呀"地推开,一股酷热的气流随即从门入侵,给干净凉爽的教室里平添一份燥意,又给师生们的心潭投下了一枚火山石。"啪!"教室里躁动,不安。

人,匆匆觅得一座,落定,吁叹一口气。可门,却大敞着,热气不断涌入。同学们心中仅剩的那点宁静也消之殆尽。老师的目光定定地看着男孩,意味深长,启唇:"想想别人!"

男孩顿悟,羞愧,起身关之。

想想别人……

有时只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却诠释了一切……

分析:修改文添加了人物和环境的细节描写,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人物情感表露无遗。最后三段含蓄表达了中心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

2.扩充下面的片段,使之成为一篇中心明确、真挚感人的记叙文。

门开了,是爸爸回来了。他满头是汗的走了进来,对我说:"你是要订个什么资料吧!"说完便从那衬衫口袋里掏出一张湿了的20元钞票,"给,这是我挑砖赚来的钱。"我看到爸爸肩上有一丝丝的血迹,便跑进房里,提出药箱给爸爸擦药。

分析:事件本身是感人的,但表达得不足以感动读者,是因为细节描写不够,情感抒发得不够。天气热到什么程度?爸爸进来时什么模样?爸给我钱时说什么、做什么了?我会想到什么?我的感受是怎样的?......这些都没有写出来。

修改参考:

爸爸

突然,门开了,一股热浪迎面扑来。一个几乎浑身湿透的人冲了进来,一边用衣袖擦着汗,一边不停地说着:"唉呀,这鬼天,从来没这么热过。"原来是爸爸回来了。

只见爸爸本来就黑黑的脸庞已被晒得黑红黑红,他眼睛眯缝着,汗水珠子似的从他的眉角、两鬓往下掉。破旧的衬衫已完全湿透,紧紧地贴在身上,将他瘦削的身躯上的一根根肋骨映衬得清晰可见。

我把风扇对着爸爸,说:"这么热的天你也出去了?"爸爸摸出一支烟,说:"去看了看稻田里的水。"这时我突然发现爸爸瘦削的肩膀红肿得很,有两处还磨破了皮,格外刺眼。我说:"爸,你的肩膀怎么啦?"爸爸迟疑了一下,然后淡淡地说:"可能是那天挑秧苗挑多了点吧。"爸爸无声地抽着烟。过了一会,爸爸说:" 你要订个什么资料吧!"我怯怯地说:"是的。"

我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便说:"我可以不买,借别人的用一用,也一样。"爸爸"嘿嘿"地苦笑了一下,说:"人家自己不也要用噢?"说完,爸爸从破旧的衬衫口袋里摸出了两张十元的钱放到我手里。

这两张钱湿湿的,热热的。不知怎的,我的眼眶也抑制不住地湿湿的,热热的……

四、 总结

五、 练习

任选一题写作,不少于600字。

题目:

1.想起你时很温暖

2.一张照片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