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10首古诗词里的孤独。柳宗元一首小诗,却告诉我们“千万孤独”, ​​​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2 08:22:02    

孤独,是一种感觉,享受孤独,是一种能力。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关于孤独的诗不胜枚举,最喜欢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人将心中的孤独寄情于天地,令人动容。

内心孤独的诗词 “ 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 “ 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 ” “ “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百年孤独》

《灞上秋居》

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马戴,唐代诗人,曲阳(今江苏东海)人。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在太原幕府任掌书记。直言获罪,贬龙阳尉。后得赦回京,官终太学博士。

马戴在文学上以五律诗见长,其诗风格壮丽,含蓄深远,韵味丰富。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注:
灞上:古代地名,也称"霸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唐代求功名的人多寄居此处。
雁行( hang ):鸿雁飞时的整齐行列。南朝梁简文帝《杂句从军行》:"逦迤观鹅翼,参差睹雁行。"
他乡:异乡 ,家乡以外的地方。《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寒灯:寒夜里的孤灯 。多以形容孤寂、凄凉的环境。南朝齐谢眺《冬绪羁怀示萧咨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 镜悲晓发。"独夜:一人独处之夜。汉王粲《七哀诗》之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白露:秋天的露水。《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野僧:山野僧人。唐张籍《赠王秘书》诗:"身屈祗闻词客说,家贫多见野僧招。"


灞上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作者进身无门,困居于此,有感于秋节变换,身世落寞,作此诗慰藉愁情。

“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

《夕阳楼》

唐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夕阳楼”是萧澣在荥阳任刺史时所建。荥阳即今郑州,为李商隐第二故乡。商隐九岁,父早逝,家贫,依母居荥阳。有文才,为荥阳刺史萧澣所赏识,曾荐商隐为兖州观察使崔戌幕府。不久萧澣贬为遂宁司马。商隐大和九年(835)回荥阳登夕阳楼有感而作此诗。诗前小序云:“在荥阳,是所知今遂宁萧侍郎牧荥阳日作。”开头二句,以倒文写出登楼远眺,触景生愁。以倒装句突出全诗主旨——“愁”字,下一联围绕“愁”字展开。“花明柳暗”本是春天明丽景色,何以与“绕天愁”相接,此乃运用“以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达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从而突出愁情。这愁既有面对晚唐种种弊政而又报国无方之愁,又有孤孑无依之愁。

尾联围绕首句“愁”字展开。仰望苍穹,莽莽苍苍,孤鸿独飞,联想到被贬远去的有知遇之恩的萧澣,一股伤友之情油然而生,再想想自己孤寂无助的身世岂不忧思不断!宋人谢枋得《叠山先生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指出:“若只道身世悠悠,与孤鸿相似,意思便浅,‘欲问’、‘不知’四字,无限精神。”

孤鸿,鸿雁,则指大雁。作者自比。
又有鸿雁传书,书信,则引申代指为信件。

此为诗人春天所写。不过,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种百折不挠后收获的惊喜,拨开云雾见青天的豁然开朗,反而似走向绝路,李商隐得罪了人,不知前程在哪里,身不由己,即使身在春光明媚里,也是一片愁云笼罩。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清)纳兰性德

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高处。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否。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翦灯夜语。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

【注释】
荪友:即严绳孙,康熙十二年(1673),五十一岁的严绳孙与年仅十九岁的纳兰相识,结为知己。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迁右春坊中允、翰林院编修等。纳兰曾留绳孙住府邸二年,彼此诗词唱和,“闲语天下事,无所隐讳。”本篇是为绳孙南归的赠别之作。
卧:隐居,归隐。金山:山名,在江苏镇江西北。这里代指严绳孙的家乡。
白波:白色波浪,水流,这里喻指时光流逝。
将息:即将爱、保重。
便烟波万顷:指太湖,无锡位于太湖畔。
柴门:简陋之门,一般指山居、村居。
玉绳低:谓夜已深。玉绳,星名,北斗七星之斗杓,在北斗第五星玉衡之北,即天乙、太乙二星。
荔墙:即薜荔墙。
金戈铁马:金属制的戈,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指战争。

1685年,这一年,纳兰性德30岁,他的好友严绳孙告假南归。纳兰伤心不已,写下一首《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这句“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就是其中一句。但谁也没想,纳兰容若写完这首词后一个月,便溘然长逝,两人再也没有机会相见…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著一词。上阙写的是词人对好友聚少离多的感叹,并想象好友离开后的孤独寂寞之状。下阕是对二人昔日亲密相处场景的回忆,再转回眼下国家狼烟四起的局势,将个人情感与报国之志结合在一起。

浮生如此匆匆,离别多于相聚,倒不如未曾相遇。纳兰性德在《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中直抒胸臆,感叹人生的聚散无常,表达出对挚友离去的深深不舍以及对缘分浅薄的无奈慨叹。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以“听雨”为媒介,概括出词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时他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则飘泊孤苦,触景生情,感伤满怀;而老年又寂寞孤独,孑然一身。词人一生的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初读不懂词中意,再读已是词中人。能体味到这首词的人,都是品尝了人生百味的人。

一首词,三个画面,是作者一生的故事,也是很多人一生的写照,尤其是经历过人生起伏的人。同样是听雨,在不同的时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境遇:青年春风得意,中年漂泊失意,晚年只剩追忆。

词家一生,终了一首《虞美人·听雨》;百年之后,墨魂蒋捷自另一场烟雨中来。雨本温润,自烟雨中行来的墨魂蒋捷,似乎总是如雨一般轻而淡然的,不在意许多外物烦扰。而深入相处后,或许能发现他内心深处的矛盾所在。
词家半生都困顿于不属于自己的时代,这场烟雨终也困住了墨魂蒋捷。墨魂蒋捷始终无法理解自己作为墨魂存在的意义,不断被忽视的自我,刻意的缄默,使他无法正视“墨魂蒋捷”与“蒋捷”之间的关系,这是困扰他的心结。如今他踏上词家曾经的旅途,去寻找词家与墨魂的“本真”。
温吞淡然,又严谨执着的墨魂蒋捷归斋:“我深知这最终的结果可能并不如我心意,但我实在期许有寻到答案,雨霁天晴的那一天。”

晚唐诗人李商隐写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生查子·秋深郎未归

宋 · 杨无咎


秋深郎未归,月上人初静。
无语意迟迟,步转梧桐影。
罗衣宽莫裁,云鬓松还整。
谁与问相思,立尽清宵永。

《管锥编》中,梁简文帝《鸳鸯赋》:“亦有佳丽自如神,宜羞宜笑复宜颦”;周邦彦《玉楼春》:“浅颦轻笑百般宜”;谢绛《菩萨蛮》:“一瞬百般宜,无论笑与啼”;杨无咎《柳梢青》:“一自别来,百般宜处 都入思量”,又《生查子》:“妖娆百种宜,总在春风面。含笑又和嗔,莫作丹青现”;尹唯晓《眼儿媚》:“一好百般宜”。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写景诗用夸张手法,描绘一幅奇特的图画,以表达作者的心情。漫天大雪,既不见鸟的踪迹,也不见人的踪迹,只见一个渔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在寒江的孤舟上独自垂钓,当然也不会有鱼。“千”“万”“孤”“独”四字,表现出柳宗元孤傲的性格。诗人用古体形式,押人声韵,格调清峭,别有滋味。

诗人运用烘托和渲染的写作手法,着重描写老渔翁垂钓之时的天气情况和周边景致,轻描淡写,寥寥数语就营造出冷峻、凄寒的抒情氛围。本诗的笔墨所及之处,涵括天地,高至山峰,下至江水,尺幅之间,囊括万里。这是本诗的意境创造特点。


“雪”这个字几乎充斥着整首诗。“千山”、“万径”都被雪覆盖,使得鸟儿不再飞舞,人的足迹也消失不见。船篷和渔翁的蓑笠上也都是雪。然而,在这个寒冷而寂静的环境中,那位老渔翁却毫不在意天气的严寒和雪的巨大,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专心致志地钓鱼。尽管他的形体看起来孤独,但他的性格却表现出了清高和孤傲的特质。


唐贞元二十一年(804年),柳宗元被贬永州,从此远离了政治的喧嚣,走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后人多认为《江雪》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所作,但是又有人指出永州地处亚热带,怎么会有如此大雪,甚至还有人搬出历年永州的气温变化情况作为佐证;还有人根据垂钓的常识,认为大雪冰封之时是不可能在江上钓鱼的。其实,这样解诗,就像用解方程的办法来谱曲一样可笑:诗歌可以当政治的人生的晴雨表,但是绝不能当自然的温度计。何况作者也并没有说,诗中的景象就是现实气象的复制。因为,这种气象不是在现实中,而是在作者的心中。

柳宗元另外一首著名的《渔翁》诗: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两个渔翁,一个在漫天大雪之下独钓寒江,一个在绿水青山间纵情啸歌;一个在人生的严冬中沉寂凝视,一个在自然的美景里游目骋怀;一个内敛而静穆;一个奔放而潇洒,但是,两个渔翁又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孤独。《江雪》中的渔翁孤独地在冰封中垂钓自己的命运和未来,而后诗中的渔翁则始终不让人看见,我们只能听见他汲水点火的声音,只能在晨晖中,隐隐听见他啸歌的豁达。最后一句“岩上无心云相逐”显然点化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名句,作者似乎通过两个渔翁告诉人们,经历了政治的险恶和纷争之后,他已经远离了那片喧嚣、那份纷扰,走入了另一个世界,从此,中国少了一位本应有所成就的政治家,但是多了一位高傲而潇洒的诗人,一位孤独而沉寂的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