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参加自费培训却接不到订单,这家灵活用工平台有点“假”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3:50:00    

名义上是灵活用工平台,暗地里却以敛财为目的;对外信誓旦旦促就业、保质量,实际是工作不安排、培训费不退、欺骗客户、胁迫业务造假……

当前,正值招聘求职关键期,在求职者满怀热情憧憬未来之时,一些不法企业却打着灵活就业的幌子挖坑设陷,导致盗用信息、诱导犯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求职者的合法权益。

稍早前,有多名求职者向记者爆料称,重庆葵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向日葵平台存在参与自费培训后,却接不到工作的情况。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该平台还存在通过虚构项目,配合供应商造假,达到欺骗发单企业,实现提升平台收益的目的。而这些上述情况,可能涉嫌虚开发票、商业贿赂和操纵交易等行为。

平台要求自费培训,却接不到工作

今年37岁的吴琳(化名),曾是某实业企业的市场营销经理。2024年夏天离职后,她在向日葵平台(小程序和APP的名为向日葵联盟)上注册成为用户后,总计大半年的时间里,却未能接到一个有效的任务订单。

“这期间,我还根据平台的要求,自费学习了医药营销师的课程。”吴琳告诉记者,医药营销师的培训都是在平台上完成的,按照平台的说法是,有了医药营销师资格认证,就能获得在平台接单的能力。“就是考了这个证,我就能在平台上找到工作。”

但是让吴琳感到意外的是,参加了自费培训,也通过了考试,工作却始终没有着落。

对此,吴琳也和向日葵平台的客服人员取得了联系,平台认为吴琳的资格还是不够。“我在行业工作很多年了,填一份调查问卷都不够格,那我怎么才能在平台接单呢?我这么问。平台就没有再理过我。”

记者发现,吴琳提到的医药营销师资格考试,其他投诉也有提及。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考试呢?

在向日葵平台的首页显示,该资质是国家一级协会证书,属于行业专业技能培训。

但是,这样一个“含金量”如此之高的证书,获取却极为简单。首先,通过向日葵平台的线上视频学习,然后进行缴费和报名考试,最后通过线上考试即可。

而记者发现,所谓的线上考试,没有任何监考可言,甚至考试时可以随意接打电话,或是切屏进行答案搜索。

“百万级”用户平台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

“累计为国内1000多家主流健康企业提供服务、为行业提供超47万人次的专业服务用工机会……旗下“向日葵”平台更是成为该领域服务型电商的新兴力量。不但有效降低企业的服务采购成本,也提升专业服务效率,解决灵活从业者的就业机会,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增加收入。”2024年11月,向日葵平台所属公司——重庆葵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向日葵”平台汇聚了大量注册用户,主要集中于生命健康行业的市场服务人员,包括医生、药师等,提供专业服务;平台上还有众多发展商企业,包括药械厂商、互联网医疗机构及CRO公司等,成为平台的发单方和服务的采购方,共同构建整个服务交易生态。

另据相关媒体介绍称,截至2021年12月,向日葵平台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00万,其中70%为医生,5%为市场服务人员,其他的还有药师、临床研究等人员等。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这个“百万级”用户平台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

其中,平台的服务项目里存在医生调研、患者调研等内容,而这些服务项目按照国家要求,属于医药代表的职责,而根据医药代表备案制度,这不应该是平台提供的工作范畴。

爆料人:通过虚构项目,配合供应商造假,去骗发单企业的钱

“他们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因为上面的任务是内定的。”多名曾在向日葵平台工作过的人员告诉记者,平台上的任务都是虚构的,通过这些虚构的项目,平台配合供应商去造假,从而骗到客户的钱,增加平台收入。“普通用户注册后是可以看到任务内容,但所有的任务,都会被平台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否掉。虚构的项目很简单,一个调查问卷就给300元,你半分钟就能填完。”

那么,平台交付的假结果,发单企业真的会信吗?

“发单企业是不知情的,各个企业之间也不可能去讲这些。”爆料人向记者展示了多个向日葵平台的工作记录显示,重庆葵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内部设置有医学策划部门,该部门出具统一的医学绩效表,由公司董事长及业务负责人培训,以两票制及合规的名义,招聘业务联系发单企业。确认合作后,平台匹配相关供应服务商,虚构任务,实现平台盈利。

“实际上,向日葵就是借灵活用工平台的壳,通过虚构任务,欺骗发单企业。”在一些聊天记录中,记者看到,供应商直接与平台确认任务表格是否需要重做、还是直接按照金额做就可以了。

“我也是没办法,公司有很大的问题。离职的时候,他们还强迫我签竞业协议。”曾在向日葵平台做过销售的另一位爆料人表示,公司在内部培训的时候,会给销售施压,必须完成一个销售额,这也是自己离职的原因。“公司不尊重客户,随意涨价,压榨销售必须完成考核指标。之前出了问题,公司威胁我,让我再去威胁客户。我找了律师问,才知道这是要坐牢的。”

对于该名离职人员提供的数据,记者找了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分析,证实了该离职人员所说的情况属实。“如若这些材料是真实的,该公司肯定是存在虚开发票,而且撮合的数额有几百个亿,那肯定是刑事责任了。”

律师:平台可能涉嫌虚开发票、商业贿赂和操纵交易等行为

截至发稿前,记者曾多次联系重庆葵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但尚未得到正面回应。记者将会持续关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