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虞城县田庙镇:黄河故道再现“万亩梨园香雪海”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0:3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通讯员 贾文亮 刘玉东/文图

桃花妖娆、梨花洁白、油菜花烂漫……日前,位于豫、鲁交界处的虞城县田庙镇黄河故道万亩梨园进入盛花期,络绎不绝的游客置身花海、拍照打卡,领略“万亩梨园香雪海”的风光。

走进万亩梨园,连绵的梨树在田间地头整齐排列,一朵朵洁白的梨花点缀枝头,散发出淡淡清香,沁人心脾。据了解,田庙镇黄河故道万亩梨园内种植各种果树一万多亩,从2月份的杏花开放到梨花的盛开,观赏期可持续到4月中旬。

万亩梨园所在的刘杨庄村,地处明清黄河故道滩地,曾经是一片沙丘地、盐碱地,常年风沙,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后经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梨树、桃树、杏树和柿树种植,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防风固沙的路子。以前的“沙土窝”变成了现在的“百果园”、“生态村”,形成了现在的果树种植和旅游观光经济发展模式。

刘杨庄村党支部书记牛玉旺告诉记者,目前村里这1万多亩果树,最珍贵的是大片百年梨树群。梨树生命周期长、生长缓慢,这些形态各异的百年梨树,已经成了村民凭借双手战胜风沙、改善恶劣生存环境、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见证。

如今,每到春暖花开,万亩梨园内油菜花、杏花、桃花、梨花等次第开放,品种多、花期长,每年吸引“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游客到此赏花观景。林果业不仅富了老百姓,也带动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取代漫天黄沙的是“春观百花秋赏果,夏避酷暑冬寻暖”的美景。通过近几年的投资建设,目前,林果业和生态旅游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万亩梨园周边先后建设农家乐12家,总体带动农民增收过亿元。

刘杨庄村万亩梨园的迭代发展也成为虞城县田庙镇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田庙镇以黄河故道为依托,大做“梨文章”,打造以农兴旅、以旅促农的良性发展模式,阔步走在丰富农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上。

醉美刘杨、生态观光牧场、森林氧吧、生态杂果风景区、石庄水库水上乐园、和美滕湾、千年古堤、故道小仙景、木兰暮宿地、千年古寨寓贤……据田庙镇党委书记邱文霞介绍,田庙镇把故道田园风光和古老人文景观融为一体,高质量打造当地旅游文化,结合故道林果产业,打造“十里故道十里景”。如今,田庙故道梨园风景区已获批国家AAA风景区,景区内林茂果丰,鸟语花香,大面积的湿地、草滩构成了典型的河谷自然景观,故堤弯曲苍莽,巍然壮观。

如今,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7%,景区风光秀美,春季百花争艳,觅新蕊结伴踏春;夏季绿树成荫,遮烈阳吸氧强身;秋季金叶漫舞,嗅果香沁人心脾;冬季雪漫故道,叹辽阔心旷神怡。该镇先后获评河南省造林绿化十佳乡、河南省生态乡镇、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乡、商丘市生态旅游示范乡镇。

“这些年,我们田庙镇新建了颇具文化特色的木兰渡和木兰牌坊,新修了梨乡大道、5公里生态大道和万亩梨园旅游道路十余公里,新建了文化大舞台、五福广场、木兰望月楼、体育广场,大力构建好黄河故道生态带,还举办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力推进黄河故道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田庙镇党委书记邱文霞说,下一步,田庙镇将充分发挥黄河故道生态资源优势,以“抓旅游,十里故道十里景;抓产业,田庙田园田中园;抓生态,好水好绿好水果;抓教育,立德树人育英才”四大举措,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着力打造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和美丽乡村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