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生命接力 一位肝移植患者的七年重生路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8:11:00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街道,58岁的李顺平如往常一样,拿起手机,给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的医护人员们发送了一个萌萌的“早上好”表情包。

尽管大字不认识几个,但这每天一次的祝福,已然成为他七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

七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肝移植手术,不仅彻底改写了李顺平的生命轨迹,更让这位昔日奔波在路上的货车司机,摇身一变成为了器官捐献理念的“民间代言人”。

突遭重病 黑暗中盼来曙光

时针拨回到2017年的一个深夜,李顺平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剧痛猛地拽出了梦乡。脾脏左侧下方传来的疼痛如汹涌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经过社区医院的医生检查后,吃了止疼药的他被建议前往上级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治,其病症很可能与肝脏密切相关。

此后,李顺平辗转于多家医院之间,四处求医问诊。最终,在专家的细致会诊下,他被确诊为“终末期酒精性肝硬化”,只有进行肝脏匹配和移植,才有可能延续生命。

等待肝源的日子,如同置身于漫长而黑暗的隧道,看不到尽头,一家人在焦虑与煎熬中苦苦挣扎。“那段时间,真是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李顺平的妻子回忆起往昔,仍心有余悸,“到了后期,他身体虚弱得只能喝点粥,稍微吃点硬米饭就会被卡住,紧接着大口吐血,当时我整个人都吓懵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顺平家中共有兄弟姐妹五人,平日里手足情深,情谊深厚。当得知他急需换肝时,家人们纷纷伸出援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毫无怨言。大姐更是毫不犹豫地提出要捐肝救他,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李顺平前行的道路,成为他在绝境中坚持下去的强大精神支柱。

幸运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昆医大附一院器官移植科医师打来电话告诉他,一名脑死亡患者的家属,怀着无比高尚的情怀,决定捐献出亲人的肝脏。而这颗肝脏,恰好与李顺平在系统中匹配。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2018年3月11日,我接到电话,说是匹配上了,可以去医院做肝移植手术了。”李顺平的眼里闪烁着泪光,“在签完字、办理完各种手续之后,3月15日一大早,在全家人的祝福下,我被推进了手术室。”

术后重生 再度感悟生命

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术后的李顺平,身体还是遭受了重创。原本体重93公斤的他,迅速消瘦至60公斤,连平日里熟悉的朋友见了他,都不敢相认。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体逐渐恢复,曾经困扰他的有气无力和吐血症状再也没有出现,饮食也逐渐恢复正常。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医生再三叮嘱他不能吃牛肝菌,对于从小就喜爱吃菌子的昆明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折磨”。但为了自己的健康,更为了不辜负那些给予他帮助的人,李顺平选择严格遵守医嘱。

李顺平性格豁达开朗,大大咧咧,自1986年拿到驾驶证后,便一直以开大货车为生。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见过太多的意外和生死,也正是这些经历,让他对生命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和感悟。然而,这场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生死考验,却让他对“活着”有了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我真的觉得,把自己身上的器官捐献给那些需要的人,让别人能够延续生命,就好像自己的灵魂在别人身上得到了延续,这是一件无比有意义的事情。”作为器官捐献的直接受益者,李顺平对此有着切肤的感受,“你看我现在,把烟戒了,野生菌也不碰了。因为我知道,我不仅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更要对得起那个无私捐献肝脏的人,对得起那些为我做手术的医生们。”

传递大爱 愿生命希望永续

七年的时间匆匆流逝。

如今的李顺平,每年要前往昆医大附一院进行两次复检。每次走进医院,他会笑眯眯地与医护人员打招呼,仿佛是老友间的问候:“李医生,我又来啦。”“晋主任,好久不见了!”“陈医生,麻烦您给我开点药……”

而在医院里,每当遇到那些前来咨询的患者和家属,李顺平也总是会停下脚步,耐心地将自己的手术经历和康复过程分享给他们。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着那些在绝望中挣扎的人们,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命的希望。

最近的一次复查,昆医大附一院器官移植科副主任林杰表示:“7年前做的换肝手术,现在他恢复得非常好。目前世界纪录做完肝移植手术后可以活到40年以上,我们也希望李顺平可以在中国创造一个中国纪录。”

对于器官捐献,李顺平发自内心地支持这一伟大的善举。他认为人生在世,与其在生命的尽头化为灰烬,不如将自己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那些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的人,让生命的希望得以延续。

在他的影响和劝说下,身边的亲戚朋友纷纷响应,开展了器官捐献登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命的大爱。

而对于那个给予他第二次生命的肝脏捐献者,李顺平心中也全是感激与敬意。他说,如果有一天,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但身体里还有其他健康的器官,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捐献出去。他希望整个社会都能够大力提倡这种充满爱心的行为,拥有一颗仁爱之心,让生命的力量在无私的奉献中得以传承和延续。

每天清晨6点半,李顺平会准时出现在楼下的小区里,沿着既定的路线慢跑。

他喜欢小区里郁郁葱葱的绿植,喜欢那些娇艳欲滴的花朵,也爱看那棵曾经濒临枯萎,如今却再度繁花满枝的三角梅。每当看到这些生机勃勃的景象,他也会更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新生。“生命就像这些花花草草一样,只要根脉相连,就能不断绽放出新的希望。”

云南网记者 彭锡 许卓皓 夏欣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