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聚焦云南基层司法行政实践】一个云南边境村落的法治蜕变:从“散漫乱”到“净齐美”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9:41:00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遮镇,有一个曾经以“散漫乱”闻名的村庄——曼拉村。这里曾是“村里鸡乱飞、进村臭熏天、邻里矛盾多”的典型代表。然而,曼拉村党支部决心改变这一局面,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法治宣传和治理措施,实现了村庄的华丽转身。

据悉,曼拉村距离镇政府14.5公里,村委会1.5公里,勐海县城11公里,全村有90户533人。这里以种植粮食、茶叶、甘蔗为主,畜牧养殖为辅,2023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曼拉村坚持党建引领,以法治为核心积极探索新的村寨治理方法,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新模式。近年来,曼拉村荣获了“省级文明村”“云南省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等多项荣誉。

曼拉村的转变始于对殡葬陋习的改革。过去,村后山上的58亩竜山是村民的集体坟山,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村党支部决定革除这一陋习,倡导绿色、文明、生态的现代殡葬理念。通过村干部和党员户的带头宣讲,成功合并了两个寨心、三个竜山,仅保留1.6亩作为纪念地,其余土地整合出租作为村集体经济,3.4亩划分给村民使用。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丧葬陋习,还为村寨带来了每年9万元的集体收益,村民纷纷支持移风易俗。

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曼拉村以“一颗瓜子”为突破口。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带头不在户外嗑瓜子,村民随之效仿,村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随后,村庄开展了违章建筑拆除、排水管道修建、绿化花池建设等,彻底改变了过去污水横流、垃圾乱堆的状况。

为了固化村庄面貌的改变,曼拉村制定了“曼拉十条”村规民约。这些规定涵盖了婚丧嫁娶、勤俭节约、文明理事等多个方面,成为村民日常行为的准则。村规民约被贴在村民家中的洗漱台上,确保村民每天都能看到并遵守。

此外,村党支部还组建了“快板宣讲队”,用傣汉双语和快板的形式进行法治宣传,使内容更易于群众接受。如今的曼拉村,特色民居整齐划一,村内道路干净宽阔,邻里关系和谐友爱,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新村。

云南网记者 贺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