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8年启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以来,陕西各地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抓手,优化空间布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助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环境管理效能,服务重大规划和项目决策,有力助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年,陕西初步建立以“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管控体系;2021年,市级“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全部发布;2023年,完成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截至目前,陕西已基本建立全域覆盖、跨部门协同、多要素综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陕西形成全省产业园区分区重点管控一张图,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园区产城融合、产业聚集、园区开发等方面优布局、调结构的作用,引导重点产业合理布局,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开展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时,划定陕西省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湖泊岸线资源管控分区,制定分区管控要求,严格落实环境准入要求。在秦岭水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环评审查中,将规划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符合性作为审查重点,提出工程选址避让环境敏感区、优化秦岭区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布局等建议。
2022年,陕西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信息平台免费向公众开放。截至目前,平台为各类规划、建设项目分别提供2300余次、1.79万余次对照分析服务。
陕西还将“减污降碳”试点成果纳入榆林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识别了榆林市减污降碳重点单元和重点行业,并在准入清单中强化减污降碳要求,因地制宜严把“两高”项目环境准入,支撑煤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处处长冀武表示,省生态环境厅将对不同园区、项目进行准入研判,为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清单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拓展应用场景,提炼应用亮点,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精细化管理水平。(陕西日报记者 李欣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