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读梁晓声《重生》有感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09:29:00    

于苦难中重生,在坚韧中前行——读梁晓声《重生》有感

初读梁晓声的《重生》,便被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鲜活立体的人物深深吸引。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又充满人性光辉的抗日历史,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深受触动,也引发了诸多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王文琪,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形象。他出身中医世家,曾留学日本,精通日本文化,说着一口纯正的日语。这样的背景,在那个战火纷飞、民族矛盾尖锐的抗战时期,显得格格不入,也为他的命运埋下了坎坷的伏笔。当他为了救下即将被日军烧死的韩柱儿,被迫暴露自己会日语的事实时,便从此陷入了与敌寇周旋的艰难境地,同时也遭受着同胞的误解与仇视。

在与日军的相处中,王文琪表现出了令人费解的“懦弱”。他对日军阿谀奉承,献上各种“妙计”,甚至为日军军官池田大佐治疗疾病,陪他喝酒品茗、谈古论今。他的这些行为,让村民们坚信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奸,人人对他唾弃。然而,只有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我们才能明白,他的“懦”实则是一种大善、大智、大义的体现。他以自己的方式,在敌寇的凶残和民族义愤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搜集情报传递给我方,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种“懦”与“勇”的矛盾统一,在王文琪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在日军面前卑躬屈膝,看似失掉了个人尊严和民族气节,但在关键时刻,他总能化被动为主动,用智慧和勇气保护乡亲,为抗战事业贡献力量。他亲手斩杀敌寇指挥官池田的那一刻,彻底展现出他“勇”的一面,也让所有曾经误解他的人看到了他的赤诚之心。梁晓声通过王文琪这个角色,重新定义了“懦”与“勇”,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勇气并非只是逞一时之勇,而是在困境中坚守信念,以柔克刚,忍辱负重地为了正义和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书中对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也有着深刻的描绘。战争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韩王村的村民们为了抗日,宁愿自己受苦,不种水稻只种高粱,处理掉所有能吃的鸡鸭猪狗,展现出了顽强的抗日决心。然而,在这艰难的岁月里,人性的弱点也暴露无遗。村民们仅凭表面现象就轻易地对王文琪进行指责和误解,这反映出在极端环境下,人们的判断容易被情绪左右,缺乏对他人的信任和理解。但同时,书中也不乏温暖与希望的光芒,像王文琪与妻子刘梦舲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以及“组织上”在了解真相后对王文琪的信任和支持,都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善良和美好的一面。

读完《重生》,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王文琪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来之不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无数像王文琪一样的人,默默奉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和尊严,只为了换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他们的故事,是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历史见证,也是我们今天应该铭记和敬仰的精神财富。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困境和压力面前,人性会展现出多面性,有善良、勇敢、坚韧,也有自私、狭隘、猜疑。但正是这些复杂的人性,构成了真实的人类社会。我们应该学会在理解和包容中,去发现人性的美好,去坚守正义和善良的底线。

《重生》不仅仅是一部抗战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历史和人生的启示录。它让我明白,无论生活中遭遇多大的困难和误解,我们都应该坚守内心的信念,保持对正义和善良的追求。就像王文琪一样,在黑暗中积蓄力量,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重生”。

壹点号 reading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