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庆构建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 打通人才创新创业链路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21:3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张珺

4月23日,在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长安汽车携旗下启源E07、深蓝S09、长安猎手等重磅产品倾力出击、惊艳全场。除了雄厚技术和先进工艺,产品的时尚外观也让人眼前一亮。长安汽车副总裁克劳斯·齐乔拉功不可没。他曾是某全球知名车企设计负责人,加盟重庆以来,加速组建千人规模的全球化创新团队,增强长安设计全球声量,为新产品不断涌现积累坚实力量。

同样在近段时间,“无帽子”“无奖项”的设计开发主任工程师林千入职阿维塔科技,通过“渝才荟”应用自主申报,仅10天就成功认定为新重庆人才D类,可享受项目申报、金融支持等73项人才服务。

这些是重庆通过顶尖人才“快响”服务、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综合计分”评价认定,为重庆集聚创新人才的缩影。

建设现代化新重庆,人才是第一资源,需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近年来,重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改革项目,聚焦从人才引育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全周期关键环节精准“滴灌”,一体实施人才分类评价、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支持、资源要素集成等5类改革举措,持续畅通人才创新创业链路。

重庆大学余淼教授团队的磁流变技术项目,去年获得知识产权赋权后先期作价投资500万元,并创办磁骋科技有限公司。最近,该项目产业化又有新进展,获得1500万元天使轮投资和多家头部企业共计4000多万元的订单合同。这得益于“以权代股”改革的探索。

据悉,重庆积极以改革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率先探索成果转化“以权代股”授权激励。高校院所将职务科技成果赋予科研人员,明确其在一定期限自主实施转化,以预期收益权代替股权,畅通“赋权、转化、收益”通道。近一年来,10家试点单位已完成赋权转化55项、金额超8000万元。同步设立2亿元规模种子基金直投人才团队,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遴选人才创业早期项目30个,投资金额超3000万元。

李德胜是重庆高新区一名职业经理人。为推动欧阳明高院士团队绿色智慧储能技术产业化,他牵头成立清安储能公司并担任CEO,帮助建立生产、质管、营销等体系。两年多时间,企业年产值近5亿元,成为独角兽潜力企业,集聚超200名的创新人才队伍。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有效解决人才“单打独斗”创新创业、各种资源聚合难,重庆创新技术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投资经理人、孵化器管理人“四支队伍”陪跑服务机制,集聚“陪跑”人才360名,积极为人才创业提供技术对接、项目遴选、生产经营、融资支持等专业服务。

不仅如此,全市还在创新基地、产业园区等地分类布局建成7个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导入技术转移、概念验证、中试验证、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机构348家,实现各类资源一港集成,就地服务人才、孵化项目,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走向市场、生成产业、迅速壮大。

教育出人才,人才去创新,创新促发展。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正在重庆加快形成。

原稿点击>>重庆构建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 打通人才创新创业链路-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