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环球下周看点:史诗级贸易战打响 全球金融市场准备迎接更多动荡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00:48:00    

财联社4月6日讯(编辑 牛占林)在特朗普宣布对贸易伙伴全面加征关税,以及多国随后出台反制措施后,一场史诗级别的贸易战正式打响了,全球金融市场迎来了一场“浩劫”,投资者几乎无处可逃,而这可能仅仅是个开始。

贸易战骤然升级使得市场抛售加剧,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已较峰值下跌20%,跌入熊市区域。关税风波在两个交易日对美股市值造成了创纪录的6.6万亿美元损失。与此同时,油价暴跌至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避险黄金也从历史高位回落。

目前,特朗普的10%全球基准关税税率已经正式生效,影响更大的的对等关税将于4月9日凌晨生效,可能会导致市场出现更剧烈的波动。

Cohen & Steers多资产解决方案主管Jeffrey Palma认为,对于关税的应对策略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非常不明确,特朗普关税和报复性举措让事情更加复杂,大家也不知道最终会有什么结果。

分析师指出,特朗普的关税铸就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最高的贸易壁垒,将对美国和全球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已对特朗普的关税措施发起反击,将对所有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加征34%的关税。

这导致交易员纷纷下调了对经济和收益的预期,摩根大通分析师周四将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上调至60%。

一些投资者仍抱有希望,认为特朗普将在未来几天与一些国家谈判达成协议,取消部分关税。但大部分人则怀疑特朗普是否会做出任何让步。特朗普周五在Truth Social上发帖说,他的“政策永远不会改变”。

花旗策略师斯Scott Chronert指出,尽管特朗普有机会改变方向,但他们清楚地意识到,机会之窗正在缩小,无论最终谈判结果如何,消费者和企业信心已经受到一定的损害。

一个悲观的迹象是:华尔街恐慌指标VIX指数周五暴涨46%至45.31,创2020年4月以来最高收盘水平。另外,美国个人投资者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对美股的看跌情绪达到了61.9%,为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由于关税给前景蒙上了阴影,投资者对企业财报预测持谨慎态度。美股Q1财报季下周拉开序幕,摩根大通、富国银行、摩根士丹利、贝莱德等银行股将率先放榜。

RBC Capital Markets的策略师们在报告中表示:“目前,我们看到盈利前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他们在报告中下调了对标普500指数2025年盈利的预期。

下周四的CPI报告可以提供一个参考点,帮助我们了解在关税政策实施之前,美国的通胀水平是多少。即使这份通胀报告好于预期,可能也会被市场忽视,就像本周的非农数据一样。

在关税政策宣布后,交易员加大了对今年降息的押注,他们认为美联储将不得不采取行动提振经济。根据芝商所(CME)的数据,市场预计美联储将从6月开始大举降息,到今年年底,美联储将降息至少100个基点。

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五表示,特朗普关税会推高通胀并降低经济增速,但目前调整货币政策“为时过早”。

分析师Palma指出,未来几天市场展现出一些稳定性至关重要。“我们刚刚经历了两个极度动荡的交易日。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是,这种剧烈波动开始引发恶性循环,从而破坏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也有分析师认为,市场的这场浩劫可能只是个开始,如果美国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关税行动导致经济萎缩,美国股市和美国国债收益率仍有很大的下跌空间。

下周重要事件概览:

周一(4月7日):德国2月季调后贸易帐、英国3月Halifax季调后房价指数月率、欧元区4月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欧元区2月零售销售月率

周二(4月8日):日本2月贸易帐、法国2月贸易帐、美国3月NFIB小型企业信心指数、美国3月NFIB小型企业信心指数

周三(4月9日):美国至4月4日当周API原油库存、新西兰至4月9日联储利率决定、美国2月批发销售月率、美国至4月4日当周EIA原油库存、美国至4月4日当周EIA战略石油储备库存、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发表讲话、新西兰联储主席奥尔召开货币政策新闻发布会、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发表讲话

周四(4月10日):美国至4月9日10年期国债竞拍、中国3月CPI年率、美国3月未季调CPI年率、美国3月季调后CPI月率、美国3月季调后核心CPI月率、美国至4月5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中国3月M2货币供应年率、美联储公布3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澳洲联储主席布洛克发表讲话

周五(4月11日):德国3月CPI月率终值、英国2月三个月GDP月率、英国2月季调后商品贸易帐、美国3月PPI年率、美国3月PPI月率、美国4月一年期通胀率预期初值、美国4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讲话、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欧元集团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就经济前景和货币政策发表讲话

(财联社 牛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