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砖黛瓦间寻一抹新绿,于百家灶火中品一口春鲜,清明假期迎来出游高峰。为保障人们安全平稳出行,各地开行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和银发专列。为满足自驾出行需求,多地做好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从交通出行到游玩赏景,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做好假期文旅市场保障工作,让人们舒心出游。(据《人民日报》4月6日报道)
清明假期又逢花事胜景,再叠加各地文旅场景纷纷上新,带动文旅流量攀上新高,折射出文旅市场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数据显示,4月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近2.9亿人次;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009.3万人次,创今年以来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
推出丰富多样的春日胜景打开方式,是各地圈粉引流的利器,能不能接住这“泼天的富贵”,考验着包含基础设施和治理能力在内的综合实力。以清明赏花热潮来说,旅客需求已从单纯花海打卡转向深度体验历史文化和城市底蕴,也相应产生了对当地文旅新业态、新场景,以及交通、住宿、餐饮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多样需求。唯有用创新丰富服务供给,提升各项服务能力,才能为舒心旅行织就保障网,让游客乘兴而来又满意而归,有效放大文旅“一业兴、百业旺”的拉动作用。
在南京江宁区,量身定制的旅游直通车,串联12个知名乡村旅游点和60多家乡村民宿;在新疆乌鲁木齐,“杏韵之旅”银发专列提供一铺到底、慢旅行服务;在浙江海宁盐官景区,低碳停车楼建有充电车位,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便利;在四川成都,新开辟多条“空中赏花”线路,游客可搭固定翼飞机饱览无尽花海。从传统的客车、火车,到新兴的低空经济,各地区各部门不仅通过存量创新,积极做好假期交通出行的保障工作,让旅行更加舒心,而且通过增量上新,使交通工具本身就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场景、新业态,让旅行更加新奇,也为一个地方赢得良好口碑。
让旅游体验更美好,既需要夯实交通、住宿等重点行业的服务支撑,也需要用心用情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旅行既是用眼睛记忆历史与风景,也在用脚步丈量一地的文明。不合理低价游、导游辱骂游客、强迫购物等旅游市场乱象,既伤了游客的心,也成为一些地方留不住游客的现实短板。强化旅游行业自律,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畅通投诉快速响应通道,打造游客放心、安心的旅游市场秩序,文旅行业发展的脚步才能迈得更稳、走得更远。
一路山水一路歌。不断创新服务,展现畅通的交通保障、完善的基础设施、精细的城市治理、良好的文明风貌,各地定能吸引更多新游客、留住更多老朋友,释放强劲的文旅消费潜力。(王艺)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