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樊巍 张婉诗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占康】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4月23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称,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航天员陈冬执行过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时隔两年再次担任指令长。陈中瑞和王杰均来自于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神舟二十号乘组由陈冬(中)、陈中瑞(右)、王杰(左)组成。(供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陈冬:创造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三次飞天”纪录
在4月23日上午举行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林西强介绍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持续发挥空间站综合应用效益。
在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会上,第三次执行飞行任务的陈冬表示,“心情十分激动,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能够再次为祖国出征太空,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和幸福。”
经历过两次飞行后,陈冬对任务训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科学实验的精准实施和舱内外设备维修防护成为主要任务。他也将训练重心锚定在操作精准度、心理稳定性、团队协同默契度与应急处置等能力的强化上。
此次任务中,陈冬要带领两名年轻的第三批队友执行任务,责任和压力更大。陈冬表示,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做好传帮带,带领两名年轻队友迅速成长,助力他们早日挑起大梁,未来具备担当指令长的能力。
在见面会上,陈冬表示,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经过长期组队训练,彼此十分熟悉,默契十足。不管是飞行员还是工程师出身,在共同的训练和生活中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团队既展示出飞行员精准的操控能力和敏锐的思维,又展示出工程师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功底。
按照计划安排,这次飞行任务会有复杂的出舱活动、精细的实验操作和日常的维护维修等挑战。陈冬表示,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秉承“地面多备几手,太空才能得心应手;地面拼尽全力,太空才能应对有力”的理念,做到所有训练时间有保证、内容有保证、效果有保证。
此次以指令长身份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陈冬也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三次飞天的航天员。对于这个纪录,他表示:“航天员的职责就是为祖国出征太空。这个数字代表的是责任。我走在了前面,并不意味着我比别人强,可以吃老本。相反,飞得越多,越要做好表率,越要高标准、严要求。”
陈中瑞:从飞行员到航天员
首次执行飞天任务的陈中瑞,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飞行员,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在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会上,陈中瑞表示,自己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守卫着祖国的蓝天,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带给我们无限的自豪。“有时候,我也想着能飞得高一些、再高一些,冲出大气层,去领略浩瀚的太空。”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2003年9月,19岁的陈中瑞进入原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经过近两年紧张扎实的理论学习后,他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体验飞行。看着飞机离地面越来越远,陈中瑞觉得非常兴奋。教员做了几个特技动作后,见他没有任何不适感,接着突然做了一个俯冲的动作。“瞬间,心脏好像离开了身体,但那种感觉挺美妙。”他回忆道。由于适应空中环境状态好,教员让他试着驾驶飞机。而陈中瑞也再一次展现出了他的天赋,飞机在他的操纵下没有任何摇摆偏移,飞出了一道稳稳的航迹。
陈中瑞是同批次飞行学员中首批放单飞的。之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留任某改装基地飞行教员。在累计2300小时的飞行时长中,陈中瑞不仅放飞了自己的蓝天梦,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
谈到自己与航天员此前产生的交集,陈中瑞回忆称,“神舟十号返回地球时,我正在空中执行训练任务,接到了清空空域的指令,迎接航天员回家。我的内心激动不已。”
对于即将开始的半年太空生活,陈中瑞充满期待:“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拖拉机驾驶员。后来成为战斗机驾驶员,在祖国的蓝天上飞翔。现在,我更期待,作为航天驾驶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徜徉于浩瀚宇宙。”
王杰:从设计航天器到坐飞船上太空
首次执行飞天任务的航天员王杰,在入选第三批航天员前曾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在某航天器平台总体,负责减隔振相关工作。在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会上,王杰表示,回望来时路,最深的感悟是:人生要有梦想,当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交会对接,并为之奋斗时,每一分努力都熠熠生辉。
2018年我国启动了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根据空间站任务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了选拔范围,不仅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航天驾驶员,还要从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选拔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这在我国尚属首次。
据了解,当时在办公室里最年轻的王杰各方面符合条件,虽然不敢想能成为一名航天员,但他依旧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这次选拔。没曾想王杰在基本条件选拔、临床医学检查、航天环境适应性耐力选拔、心理测试等层层选拔中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就这样一路通过了初选、复选、定选,于2020年9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中的一员。
在经历4年多的艰辛训练后,这一次喜欢爬山登高的王杰即将到更深远的太空,看到更震撼的美景。
“体验失重的感觉、从太空俯瞰地球美景、舱外行走……这是每个航天员初次飞天的本能愿望。”此外,王杰表示,自己还准备带上笔记本,把“天上和地面不太一样的地方”“可以优化改进的地方”等体会和感受全都随手记下来。
据了解,此次任务中他还将一些家人的照片装进行囊。“我的儿子如今才3岁半,我对他的期望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作为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中的航天飞行工程师,此次任务中王杰主要负责平台照料、设备维护维修、应急故障处理,以及失重防护新技术、人机协同等空间科学实验项目。在记者集体见面会上,王杰表示,虽然乘组有分工,但分工不分家。每一项操作,每一项科学实验,都互为备份,合作完成。“相信在我们指令长的带领下、在地面科研人员的全力支持下,我们乘组一定能够以昂扬的状态、密切的配合、精准的操作,管好用好维护好我们的太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