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基地的钢结构骨架正在云端舒展,水上乐园的彩虹风车廊道正在吟唱春天,林麝养殖基地二期的机械正在加速运转……
暮春时节,走进华亭市上关镇,处处能感受到项目建设春潮涌,抢抓时机“项”上奔跑的蓬勃动力。
今年以来,上关镇锚定“攻坚大项目、全域优环境、提档惠民生、善治促和谐”总体思路和“三突破一跃升”年度目标,全力实施“1354”工作计划,聚焦补链强链、文旅融合、环境提质三大战场,推动重点项目齐头并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春天加速度”。
在水联村,占地23亩的林麝养殖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0万元,现存栏林麝160头。2024年以来,上关镇立足山区生态优势,联合华亭兴阳养殖有限公司攻关林麝驯养繁殖技术,构建“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科研支撑”机制,推动特色养殖规模化发展,目前二期工程正加紧推进。“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500万元,带动周边50户农户发展饲草种植,户均年增收有望突破8000元。”上关镇副镇长朱贤斌指着正在建设的圈舍介绍。在林麝产业带动下,水联村呈现“两变”新气象:30户村民变身“产业工人”,23亩撂荒地化身“绿色银行”。基地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模式,累计带动30余人稳定就业。
走进蔬菜种植基地,27座拱形钢架大棚拔地而起,8座日光温室正在安装配套设施。今年,上关镇立足镇情实际和资源禀赋,在经过实地调研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发展壮大蔬菜大棚产业链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突破口。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思路,带动产业升级,成功激活乡村产业新活力。随着一座座现代化蔬菜大棚的拔地而起,不仅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正在修建大棚的工人韦强算起“增收账”:“我们这里大概有20名工人,大多都是附近村民,现在一天能赚150元左右,等项目完工就不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肉牛养殖作为传统优势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镇党委政府以提升养殖设施现代化水平、促进养殖产业绿色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标准化牛棚改造工作。在王家沟村标准化牛棚改造现场,个性化的改造方案为养殖户降本增效,不仅优化了空间布局,为肉牛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而且合理划分养殖区、饲料储存区、粪便处理区等功能区域,实现养殖流程规范化、高效化。目前,全镇已有50余户养殖户提交改造申请,生态养殖的“绿色变革”正稳步推进。
半川水上乐园湖畔,彩虹风车廊道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无动力乐园的攀爬网焕然一新,30个摊位沿栈道次第铺开,农产品直播间的设备已调试就绪。“‘五一’开园后,这里既是风景展台,又是特产卖场。”半川村党支部书记刘万青表示,将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农家乐等“家门口经济”,把生态流量转化为真金白银。
项目建设热潮中,上关镇同步推进“美丽廊道”建设工程。在S216省道沿线,干部群众正抢抓墒情栽种云杉、月季等苗木花卉,累计整理路肩边坡12公里,拆除残垣断壁6处,清理沿线“六堆”45处。在陈家河村,村民们正忙着在房前屋后栽种香椿树,新抽的嫩芽在春风中舒展,绘就出一幅“绿树村边合,庭院花果香”的田园诗画。
春风浩荡征鼓急,策马扬鞭正当时。上关镇正以项目建设“加速度”推动特色种养、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放眼望去,项目基地机械穿梭、大棚林立,半川湖面碧波荡漾,处处涌动着追赶超越的澎湃动能,一个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活力新上关正破茧成蝶。
通讯员 张小兵 潘春燕